返回 首页

知否:我是皇太子

关灯
护眼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天人感应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知否:我是皇太子!

汴京

随着官员和富商捐赠的钱粮越来越多,加上江州那边灾情也得到了控制,赵兴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虽说也出现了零星的叛乱,不过因为申相公救灾得当,加上曹勤平叛及时,并没有酿成大的乱子。

这次的事,后宫妃嫔的娘家人,也帮了大忙,赵兴自然要挨个宠幸一下,表示恩赏。

毕竟他们这么做,不仅花了钱,还得罪了不少人。

赵兴在后宫忙着赏赐妃嫔的时候,宫里也发生了一件喜事,李云初临盆,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是赵兴的第二个孩子,也是第一个儿子。

虽说赵兴因为李云初的态度,对她有些不喜,不过对于孩子还是很喜欢的。

每天都会抽点时间过去看看。

或许是因为生下孩子的原因,也或者是因为这段时间被冷落成长了不少,总之李云初没有像以前那样,给赵兴摆脸色。

灾情得意控制,又添了子嗣,赵兴心情非常好。

可是这天,一个消息传来,打破了赵兴的好心情。

“陛下,汴京突然传出一个谣言,说是因为陛下不修德行,上天有所感应,才降下灾祸。”

“哼!”赵兴闻言冷笑道:“这是又拿出了天人感应那一套,怕是和朝中一些人脱不了干系。”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来的,大概意思是说,上天和人间是存在感应的,天地异象是上天对于君主的评判。

君主若是贤明,上天就会降下祥瑞。

君主若是昏庸,或者德行有亏,上天就会降下灾祸。

有人说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王权和限制君主。

让天意从某种程度上代表民意,君主如果无德,天就会降下灾祸警告,从而限制君主的行为。

先不说董仲舒是不是这么想的,但是他的这一套理论,确实给后面的皇帝带来很大的影响。

强如汉武帝,唐太宗也因这套理论,被弄的不得不下罪己诏。

他们不知道这套理论是扯淡的么?

他们很清楚,但是为了愚民,历代皇帝都会宣传君权天授,还自称天子。

在古代,帝王出生时伴随异象是一种常见的传说,为的就是制造神秘性和合法性。

因此即便皇帝明知道什么天人感应是扯淡的,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敢否定这些。

汉武帝后期,天灾频繁,结果臣子就拿天人感应来说事,他不得不下罪己诏。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后,也是天灾不断,不仅被逼的生吃蝗虫,也多次下罪己诏,承认是自己的过失。

如今这则谣言传出,怕是也想逼迫他下罪己诏认错。

不过这些人胆子也够小的,不敢在朝堂之上提出,反而先在民间酝酿。

“去,派人把殷汉章找来,让他去龙图阁等着朕。”赵兴吩咐道。

“是!”三水应了一声匆匆而去。

“皇后,朕不能陪你了,你自己逛逛吧。”赵兴看向张桂芬有些歉意道。

“国事要紧,陛下去忙便是。”张桂芬微笑道。

赵兴楼主张桂芬,在她脸上亲了一口,说道:“朕先去了。”

“嗯。”张桂芬微笑点了点头。

赵兴离开御花园,来到龙图阁,看了一会扎子,殷汉章便到了。

“臣拜见陛下!”殷汉章行礼道。

“民间的谣言听说了么?”赵兴淡淡道。

“回陛下,臣已经听说了。这些谣言好像一夜之间就在汴京传开了,臣正在安排人调查!”殷汉章连忙说道。

“你在这之前就没有丝毫察觉?”赵兴有些不满道:“朕让你收买官员家中的奴仆,办的如何了?”    这件事和那些官员脱不了干系,他早就让殷汉章收买一些官员家中的奴仆,竟然没有丝毫察觉,自然会感到不满。

“回陛下,许多官员家里都已经收买了一些人,但是这些人地位不高,能够提供的消息有限。臣没能提前察觉,还请陛下治罪!”殷汉章单膝跪了下来。

“行了,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尽快查清楚幕后主使是谁。另外…”赵兴小声吩咐了一阵,说道:“明白了么?”

他也知道,一般贴身的奴仆都是那种世代为奴的忠仆,这种人很难收买。

一个不好,还会被对方发现。

而且有什么秘密,除了心腹外,其余下人都接触不到,没能察觉到也正常。

“臣明白了!”殷汉章应道。

“去吧。”赵兴摆了摆手道。

“臣告退!”

看着殷汉章离去,赵兴冷笑道:“跟朕玩这套,你们还嫩了点。”

“陛下,西北急报。”

这时三水走了进来,躬身一礼,上前送上急报。

赵兴接过打开看了起来,许久放下急报,沉思了起来。

河湟之地的局势变化,是他没有想到的。

以如今的情况,想要出兵,朝中怕是不会那么容易通过。

虽说他可以强行压下反对的声音出兵,但是如此一来,出兵的消息可就瞒不住了。

大宋肯定有西夏那边安排的探子,一但西夏提前得知,必然会出兵干预。

思索了一阵,赵兴还是决定来个先斩后奏。

调兵权掌控在枢密院手里,若是想从西郊大营调兵,必然要知会枢密院。

不过他并不打算从西郊大营调兵,西北本身就有不少兵马,防备河湟的就有三军近五万人。

另外还能从北方英国公哪里调动一部分兵马过去支援。

只要指挥得当,这些兵马,趁着河湟内乱,打下河湟问题不大。

粮草也可以直接从北方抽调,毕竟那边修建长城,囤积了不少粮草。

两边距离反而比汴京这边过去更近,效率更快。

等河湟之地打下来了,朝臣再反对也晚了。

至于王韶的招降之计,赵兴则有些犹豫。

他不记得历史上王韶熙河开边是怎么做的,但是他知道王韶好像也曾招降过羌族,确实成功了。

不过羌族却时常发生反叛,可见羌族并不可信。

沉吟许久,赵兴还是决定同意王韶招降。

占领河湟不可能一味的杀戮,否则光是占领地盘又有什么用处?

难道迁移百姓过去么?

先不说迁移百姓的代价有多大,北方西北边境的百姓本来就不多,若是迁移了,这些地方就空了。

不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羌族哪怕招降了,也不能信任。

赵兴之所以答应,是准备招降后,把羌族士卒掉去北方边境,由英国公统辖。

然后把英国公手里的兵马调去河湟防御西夏。

如此一来,羌族就未必敢轻易反叛了。

等将来对辽国动兵,这些人就是最好的炮灰。

想明白这些,赵兴提笔亲自拟订了两道旨意,加盖玉玺后,让三水安排人送往西北和北方。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