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关灯
护眼

第333章 同样寄人篱下的薛宝钗

加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八三看书 83ks.net,最快更新红楼梦明亡史全索隐!

同样是寄人篱下,为何薛宝钗就没有林黛玉的烦恼?

接着上回林黛玉病情加重,薛宝钗建议她换药方来看,林黛玉说她在贾府无依无靠的,这么些年竟没一个人如此贴心为他着想。

倒是一直以来作为敌人的薛宝钗,给了她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子,如果真的用了这个方子,可能她的病真的可以得到缓解。

这在背面写的是黛玉隐射的崇祯,与薛宝钗代表的后金停战议和,当然这是难以实现的。

黛玉此时想换“燕窝粥”这个药方的困难之处,当然不是指崇祯皇帝要喝燕窝粥,而是崇祯朝廷要改变之前的战略,变成与后金议和,停战,并且重新恢复贸易。

这个贸易与之前的朝贡有些类似,但是严格来说更象是纳贡,崇祯十五年的这次议和,使者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议定的方案是明朝每年给后金一万两黄金,100万两白银,后金照价给明朝相应数量的东珠,人参,貂皮等产品,并开放互市。

所以这里写的是宝钗说要给黛玉送燕窝,就是后金给崇祯朝廷送东北特产,只是隐去了黛玉需要给相印的银子去换这点。

但是黛玉虽然心里接受了这个“药方,”只是担心贾府的人会不乐意,也就是崇祯担心明朝廷的官员们反对。

所以黛玉才会说:即使老太太,凤姐他们不说什么,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她太多事了,事实证明,底下的人就是会反对。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薛宝钗代表满清,贾府代表统治天下的政府,宝钗这是开始说满清入主之后的内心了。

当时的天灾严重,气候寒冷又连年干旱,所以大家都没有粮食,其实东北更严重。

从努尔哈赤时期,为了获得粮食他们就不得不冒着风险四处打仗劫掠,就这样还是养不活足够的人口,为了节约粮食,他们下令屠杀“无粮人,”即直接斩杀没有粮食的人。

一开始还是只杀口粮不足六斗以下者,后来还是不行,干脆全杀,他把责任归咎于这些饥民种不出粮食又闹反抗,但是杀完之后又没人种粮食了,所以后金又要到此抓人作努奴隶为其种粮食。

这种奴隶就是胞衣,一旦遇到灾年粮食没有收成,他们就吃“胞衣。”这些在前文里作者都已经写过。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薛宝钗与黛玉同样的客居贾府,为何心态不同呢?这里作者就说明了其中的一些区别。

崇祯并不是正统的太子继承,而是藩王继位,所以她并不是贾母的正经继承人,只是一个外孙女。

因为明朝藩王不能接受帝王教育,所以朱由检从小接受的都是忠君报国,琴棋书画这类的教育,直到登基称帝,才请了一些官员教她治国理政的学问,这就是林如海临终给将黛玉托付给老师贾雨村。

当时17岁的朱由检,放在今天也还是个中学生,需要去管理这么大一个朝廷,他是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

很多人天真的以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想做什么都可以,其实我们看黛玉在贾府就知道了。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想象一下,把17岁还在上初三的自己,突然送到天启七年继承皇位,面对一群官场老狐狸,粮食大量减产,外敌连年寇边,内部起义不断,朝廷各处都缺钱缺粮,瘟疫横行的末世明朝,真的认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吗?

所以黛玉说自己又不是他们的正经主子,而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怎么能不绝望呢?。

薛宝钗后面取代了黛玉的地位,也成为贾府非正统的主子,黛玉为何说她不一样呢?

虽然他们也有明朝同样的问题,但是他们用野蛮屠杀的方式度过了很多难关,后金这种野蛮暴力的治理方式,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那就是没有人了,自然就没有吃饭的问题了!

有薛姨妈和薛蟠的帮助,薛宝钗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

在入关之前,他们实在没吃的了就入关抢劫一番,百姓是无法抵抗的,而崇祯是没可能这样做的,他又是藩王做皇帝,没有兄弟可以帮忙,没有自己的幕僚出谋划策,没有忠实的嫡系势力。

满清进入北京后,薛宝钗的身份就和之前黛玉所处的位置一样了,因此她看了之前崇祯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之后,心想自己会不会也和崇祯一样?

黛玉说: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

‘司马牛之叹’是用于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出自《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其实黛玉的一番感叹也说服了薛宝钗,在当时那样一个时代,她面临的问题一点也不少,所以也愿意停战,好有机会处理内部矛盾,所以薛宝钗这样说:

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他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与其提着刀子拼命,不如谈和停战,送一些特产给对面,还能换回钱粮,可以避免很多损失。

他们进入中原以后,也是靠许给原先的官僚集团更多的利益,来换取他们的支持的。

也正是有薛宝钗这种心态,他们才会肆无忌惮的屠杀,四处屠城,很多人不明白清军为何喜欢屠城,屠城的本质就是把人都杀了,抢走他们的财物,同时也不用管他们的吃饭问题了。

他们并没有把这边当做自己的家,原因就是黛玉说的“她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也就是实在不行了,还可以退会关外。

所以这里也【庚辰双行夹批:通部众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之评始可,何妙之至!】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