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挑菜忙。
此时还没有所谓的龙抬头一说,但是二月二正是草长莺飞的时候,汴京城内的百姓在这一日都会出城采摘野菜过节。
而皇宫之中,官家也会赐下野菜宴给重臣们,这也属于鼓励农耕的节日。
作为年后的一个重要节日,从不缺席各种热闹活动的汴京城的年轻士子们,却都老实没有掺和。
因为三天后,就是礼部试的日子。
临死当然也要抱一抱佛脚,就连杨寘这样恃才傲物的人,都撤去了登科楼的宴席,躲在屋内温书。
王安石同样也在家中温书,但是他却总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忧虑笼罩在头上。
前几日,御史台真的动手了。
前任国子监的监判宋祁,真的因为知国子监不利,以及在任期间国子监试的弊案,遭到了多名御史的弹劾。
一向对大臣优容的官家,因此也雷霆大怒。
原本宋祁因为天章四友的案子,已经被驱逐出朝堂,改为知寿州(安徽省凤台县)了。
原本朝堂大员,因为过错出汴京改任知州也是正常的。
但是这知州和知州也是有区别的。
寿州就属于距离汴京不远,又在繁华地区的州,这就属于优待了。
但是这一次官家动怒,直接将宋祁改任惠州(广东惠州),还除去了他天章阁的馆职,这就是明显的严惩了。
虽说仁宗时期不杀士大夫的政治默契已经形成,但是让你不是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最终客死他乡,那也和杀人没什么区别了。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就是这样一路贬官一路到了海南,最后都没能返回汴京。
除了宋祁的惩罚之外,还有几个获得礼部试资格的解生,因为此案被暂停了解生资格,不允许参加今年的礼部试。
苏泽的名字就在其中。
王安石得到这个消息后,就去了苏泽的小院。
但是他却从街坊得知,苏泽已经卖了小院,王安石也没找到苏泽的新住处。
难道苏泽因为此事心灰意冷?离开汴京了?
王安石找不到苏泽,只能返回家中温书。
还没进入官场,就远距离见到了官场的残酷,这让王安石的心中大为震撼。
也许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眼中,人才根本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反而权力才是他们最重要的。
王安石想起苏泽劝说他入仕改变官场的话,将这些杂念排出脑外,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礼部试一定要考中!
吕夷简府上,吕公弼正在为父亲收拾衣服。
今年官家再次降旨,命令吕夷简知贡举,也就是担任本次礼部试的主考官。
翰林学士欧阳修为副知贡举,也就是本次科举的副考官。
作为知贡举,吕夷简要提前进入礼部试考场锁院出题,一直到礼部试的卷子批改完毕后才会离开,所以吕公弼才帮他收拾行囊。
能主持知贡举自然是天大的荣耀,宋代虽然进士都称为天子门生,但是对于主持贡举的大臣依然尊为师。
世人也有“宰相不知贡举不为相”的说法,这是因为主持一次贡举,就能网罗一批新晋的进士,这些都是官场的未来。
try{ggauto();} catch(ex){}
历来那些权势比较煊赫的宰相,都是多次知贡举,并且拥有一定门生故吏,才能从上到下掌控朝局的。
对于儿子的兴奋,吕夷简倒是比较淡定。
他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身体已经老迈,眼睛也已经花了,知贡举对他来说也是一件苦差事。
比起培养门生,他更在意的还是西北的范仲淹。
元月的时候,范仲淹急入汴京,官家开天章阁奏对。
本以为是官家要重用范仲淹了。
但是奏对后,范仲淹没有被留在汴京为相,而是很快又返回了西北。
自己的部下王拱辰,儿子吕公弼,都以为是官家对范仲淹的奏对不满意,还将他打发回了西北。
但是吕夷简却并不这么觉得。
西夏虽然打了两场胜仗,但是国力已显出颓势,范仲淹这些日子在西北修建堡垒城寨,任用西北种家等新一代将门,招募西北蕃兵,已经站稳了脚跟。
朝中已经有了西北议和的风声,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官家再想要重用范仲淹,也会将他留在西北。
让吕夷简不安的,是这一次天章阁奏对的内容,却一点都没有放出来。
开阁奏对,这是讨论国家大政,除了君臣面对之外,大臣也会上扎,将自己的政治蓝图宣告出来。
可范仲淹在天章阁奏对的时候,和官家说了什么?到底官家对范仲淹奏对的内容是什么态度?
吕夷简已经是手眼通天了,在宫中也有买通的内侍,但是也没能打探出这次奏对的一丝内容。
这就让吕夷简很焦虑了。
此外册立太子的事情,因为妖书一案夭折,作为支持皇后的吕夷简,也颇受打击。
但是这份焦虑也无人可以诉说,吕夷简对着儿子问道:
“锁院的日子,你在家要安分点,切莫惹出事端来。”
吕公弼自然是一口应下,他亲自提着行李来到了相府门口,搀扶着吕夷简上了前往贡院的马车。
等到父亲走后,吕公弼也放松下来,他立刻对着身边亲随说道:
“速速去请几位衙内来府内宴饮!”
“另外让冯士元送几坛陈年寿眉酒过来!”
-----------------
二月五日,礼部试正式开始。
王安石和曾巩都排在队伍中,等待搜检身体进入贡院。
事关前程的重大考试,所有人都不敢怠慢。
虽然明知道苏泽已经不能参加这一次的礼部试,王安石还是忍不住四下张望,果然没有见到苏泽的身影。
王安石倒是看见了杨寘,对方微微点头向王安石致意。
总算是排到了王安石,士兵认真搜检了他有没有夹带作弊工具,这才放他进入贡院。
就在此时,王安石突然听到了震耳欲聋的鼓声。
包括他在内,准备进入贡院的士子,都循着鼓声回头看去。
这是,皇宫方向?
不只是贡院,皇宫周围的朝堂各省寺台监,都听到了这鼓声。
少数几个积年老吏想起了这鼓声的来历。
登闻鼓,响了。